随我所感-道不尽的梵蒂冈   29 comments

一个小小城中之国,

却有着道不尽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与宗教

这种完美的融合,

使得梵蒂冈用其独特的风格,

书写了当今的一本艺术圣经,

在这里的匆匆一瞥说实话并不能让我深感其精髓,

但是让我拥有了震撼与圣洁的艺术享受,

这也是让我回味良久的旅行片段……

nEO_IMG_IMG_4250-19

到达意大利第二天我们就动身前往梵蒂冈,因为正逢复活节,梵蒂冈博物馆周日周一将要闭馆,于是周六是唯一我们在罗马时参观的机会,但是代价就是人山人海……

梵蒂冈是座宗教与艺术相完美融合的殿堂。博物馆内旷世名作无数,但是我们几个都属于才疏学浅的,基本就是冲着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和米开朗琪罗的巅峰之作,位于西斯廷礼拜堂内的《最后的审判》和《创世纪》而去。

(走过这条金碧辉煌的长廊,名作们就在眼前了~)

nEO_IMG_IMG_4072-1

西斯廷礼拜堂虽然仅是一个小型礼拜堂,但它却是梵蒂冈城国和天主教世界的权威中枢,来自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就是集会在西斯廷小教堂遴选教皇和召开全球天主教主教会议的。相信看过电影《天使与魔鬼》的,不会对这里陌生,但是实际的这里光线比电影中昏暗许多,可能是为了保护壁画。

nEO_IMG_IMG_4081-2

想要了解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的主要内容,最好找《圣经》来看看。《创世纪》是《圣经·旧约》的首卷,记述的是上帝耶和华如何创造世界和人类的始祖,以及传说中的以色列民族起源及其著名先祖的故事。米开朗琪罗创作《创世纪》壁画,即主要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卷的前9章。

《最后的审判》壁画内容,主要取材于《圣经·新约》中《马太福音》和《启示录》。《马太福音》记述了“耶稣生平和受难”;《启示录》记述了大量的宗教寓言,还有包括有“关于世界末日动乱的预言”。

(偷拍的最后的审判)

nEO_IMG_IMG_4105-5

好歹我曾经也学了十多年美术,深知在平面作如此复杂生活的场面画都谈何容易,更何还是在穹顶上作画,必须要考虑观众从下方仰视所呈现的比例难题。米开朗基罗在做画时,最主要解决的难题就是透视的问题。如今站在名画巨作面前,我最大限度的活动着自己的脖子,看到的面画真的栩栩如生,简单的说,平面作画竟然有立体雕塑的效果,每一个人物刻画生动逼真,就像要跳下天庭跃入我所在的空间。这种强烈的立体视觉冲击感,充分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体解剖学,肌肉骨骼结构的理解力。据说米开朗基罗解剖过不少人体直到严重影响到自己食欲。但是当年米开朗琪罗独自闭关创作的壁画人物竟大都是裸体的,这对教皇是极大的冲击,认为这是对亵渎神,于是后来叫画家将很多人物添上了裤衩,添上容易去掉难啊!估计当代没有哪位画家敢接受复原这幅巨作的任务咯!

事实上,每个画家都喜欢在画中添加一些“密码”,我相信达芬奇密码一定存在,这就是为什么现今学者想研究清楚《蒙娜丽莎的微笑》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而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除了出了遵守教廷旨意按历史题材作画,也会在画中埋下隐蔽的个人情感。比如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以达芬奇为原型作画柏拉图,画面最前方正在思索的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是以米开朗基罗的头像作画的。相传拉斐尔看完米开朗琪罗画完一半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的壁画后,被米开朗琪罗新画风所震撼,所以就加上了这个形象。拉斐尔将其本人藏在了画面右下边第二个目视着观众的年轻人。在《最后的审判》中,耶稣脚下有位老人,手里提着一张惊悚的人皮,这张人皮的脸就是米开朗基罗自己被扭曲了的脸形。这是米开朗基罗有意这样添加上去的。

《雅典学院》

nEO_IMG_IMG_4090-3

天庭上的巨作《创世纪》

nEO_IMG_IMG_4096-4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首先决定去登圣彼得大教堂的大圆顶。看看在电影《天使与魔鬼》中时常出现的那经典一幕:人潮涌动的圣彼得广场。经过一番挣扎后,我们决定多花2欧钱做电梯上一部分楼梯,再攀爬,这样确实为后面的暴走节省了不少体力。

这个大圆顶算是圣彼得大教堂最宏伟成功的部分了。上完电梯可以从圆顶内部俯视教堂内部,我不禁哇了一声,真是不知不觉上到很高的位置了,教堂内的人群就像蚂蚁般缓缓挪动,之后就得在随着圆顶角度倾斜的小道继续登顶。

(透过铁丝网看圣彼得大教堂内部)

nEO_IMG_IMG_4107-6

这个拱顶是由72岁高龄的米开朗琪罗主持修建,他创造性地设计了两块半球面形的壳型结构,其内外相应部位用肋拱进行加固,解决了圣彼得大教堂圆顶跨度太大又没有立柱支撑的难题。站在大圆顶的顶端,可以俯瞰整个罗马城;眼前的圣彼得大广场和其中间的方尖碑,就犹如一个巨大的日晷。又像是一个巨大的钥匙孔,或许只有上帝的钥匙才能打开其中的各种奥秘。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的我,在这里畅快淋漓的享受着屏风临眺的感觉,这种感觉跟我在欧洲其他城市眺望,感觉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似,因为毕竟面前展现的是一副最为壮美的历史画卷,其中凝聚了多少艺术家的毕生心血啊!

nEO_IMG_IMG_4114-1

和圣彼得教堂大圆顶相似的建筑还有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由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建造,是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一位音乐家专门为它作了一首协奏曲。米开朗琪罗自己都感叹说:“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 事实上,早于这两个的无支撑圆拱建筑是万神殿,随后的建筑艺术大师们在万神殿基础上继承与创新,让我们如今可以欣赏到三座气势恢弘的圆顶建筑,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艺术表现力。

(梵蒂冈的大穹顶)

nEO_IMG_IMG_4108-7

欣赏完罗马全景和圆顶,我们下到教堂内部,早在五年前,朋友在梵蒂冈给我寄了明信片,就说到看了这座教堂,以后对教堂再也木有兴趣了,因为它太豪华太辉煌,别的教堂都显得太简朴!走入圣彼得大教堂的那一刹那,我确实被眼前的宏大所镇住了,每个细节都是精心雕琢。赶紧翻出事先打印好的资料,温习了一下:“圣彼得大教堂东西长187米、南北最宽处137米,圆顶直径达42米,能容纳5万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宏大最壮丽的天主教堂。它融汇一个多世纪意大利众多艺术精英的智慧,而成就罗马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建筑艺术;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哇,那就赶紧绕场一周,看看这些艺术珍品们吧!

nEO_IMG_IMG_4147-1

(任何角落都是精心雕琢)

nEO_IMG_IMG_4164-10

进门最右手边,有米开朗琪罗著名的大理石雕像圣殇(Pieta)。其实来到这里之前,一直心里不是很明白的一个问题,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有若干的作品,相信类似于《圣殇》这样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为啥惟独这座雕塑红了,火了?难道古人也有炒作一说?还是就是因为这座雕像是他24岁时候完成的并且是他唯一的签名之作?隔着玻璃,透过温柔的灯光,站在这座雕塑面前时,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当一座冷冰冰的大理石,被赋予了血肉,赋予了鲜明的形象,赋予了超越人类可认知的情感,那么这座雕塑必然被世人传颂。《圣殇》雕塑中的圣母,抱着从十字架上救下的耶稣,那平静的面容,微垂的眼帘下,映射出的是无限的悲伤,此时的耶稣面容依然安详,无力的四肢,此时只能轻靠在母亲身上。圣母身上那种丧子之痛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在作品中呼之欲出。此时的我,似乎也随着雕塑进入了耶稣受难的那一幕,内心中充满了感伤。我想,一件艺术品,之所以能被人传承歌颂,不仅仅是表现出艺术家本身的精湛技艺与高超手法,更重要的传递一种重要的思想并让这种思想精髓在人心中烙下印记,那么这件作品就能成为永恒的成就,艺术家们一生至高无上的荣耀!

nEO_IMG_IMG_4181-11

接下来我们又欣赏了教堂正殿中央的青铜华盖,由艺术大师贝尔尼尼完成的。由于位于教堂正殿的中央,这座华盖有5层楼那么高,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圣彼得宝座在华盖的后面,也是由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

nEO_IMG_IMG_4154-9

其实,梵蒂冈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还有就是那感觉神秘深邃的穹顶了。站在大穹顶下,感觉自身是如此渺小,顶上天窗射下来的光线让我有种沐浴神光的感觉,神圣不可侵犯。

nEO_IMG_IMG_4206-15 nEO_IMG_IMG_4205-1

那些有着精美壁画的小穹顶,泛出微蓝的光,感觉就好像是那神秘的宇宙,最顶端的小龛,就是那神居住的地方,而天使们在神的保佑下,在天庭载歌载舞。

nEO_IMG_IMG_4193-12

nEO_IMG_IMG_4204-14

(广场侧面的瑞士侍卫对,衣服好滑稽,像南瓜又像辣椒,据说设计还是出自名家-米开朗基罗,原来米大爷骨子里也是很潮的呀^_^)

nEO_IMG_IMG_4240-18

走出大教堂,面前两侧廊柱像是神环绕的双臂,拥抱着圣彼得广场。这广场也同样出自艺术大师贝尔尼尼之手。广场上人头攒动,中间因为第二天有教皇演说,早早的摆放好了座椅。环顾四周,两侧廊柱顶端竖立着140尊圣人和殉道者们的雕像,神态生动各异,俯视着广场和世间的芸芸众生。我们在广场上的喷水池边上歇了下来,这才发现已经下午三点,之前一直饱食着艺术的精神食粮,我丝毫感觉不到饿,一坐下来突然觉得有些饿了,这才和大部队一起不舍的离开这里。

nEO_IMG_IMG_4261-20

匆匆的一天,

看不完这艺术的宝藏,

简单的几笔,

说不尽这艺术的辉煌,

回头再望了一眼梵蒂冈,

恰好一滴雨滴进我的眼里,

若它要化作我的泪,

这将不是悲伤的眼泪,

而是为人类艺术发展而流下的感动之泪……

Advertisement

Posted 2011/05/20 by Tian in 浓情意大利

Tagged with , , , ,

29 responses to “随我所感-道不尽的梵蒂冈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我9月底也去了,哎。。。天气热,穿着无袖裳,被留在了外面,好不容易拿了我妹的小外套进去了,排着长龙。。。今天有性看你的游记,写得精辟啊

    • 呵呵 谢谢赏光啊 真的差点写吐血啊
      所以意大利游记,我至今烂尾啊~这些艺术的东东 我实在写不下去哇~~~~

    • 呵呵 谢谢赏光啊 真的差点写吐血啊
      所以意大利游记,我至今烂尾啊~这些艺术的东东 我实在写不下去哇~~~~

  2. 丫头,你太有才了,文字照片都太棒了!

  3. 去了梵蒂冈大教堂,却没有登顶的圡人,看了Candy的照片,后悔不已哟。

    偶09年一个周日,在梵蒂冈大教堂里看见教皇了,但是当时偶圡,不知道那个穿绿衣,戴白帽的老头就是教皇,还奇怪怎么那么多人跟在他后面,在教堂的一个小范围内打转。后来在一家纪念品商店,看见一张印有教皇大人玉照的明信片,才恍然大悟,偶bf冒出一句“原来今天教皇出来接客呀”,旁边中国人大笑不已。Candy如果你也笑的话,说明你也邪恶鸟 😛

  4. 这些照片俺也都拍过呀,那年我去的时候还有碰到前教皇John Paul II,我还拍了好几张他的照片哈哈。

    意大利以前是我最爱的国家,在我还没有去过之前就是。不过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并列第一的地方了。呵呵~

  5. 居然能投拍到西斯廷礼拜堂~有本事啊~! 收图!

  6. 写到很不错,梵蒂冈确实太精致了!
    当时我们在罗马几天,跑了三次梵蒂冈,第一次去看教堂,第二次专门看博物馆,第三次去拍夜景,太让人恋恋不舍了。。。

    • 还真是有这样痴迷梵蒂冈的人啊~其实我也觉得我们去的太匆忙了,功课也没做的很好,有些遗憾也好,期待再次去梵蒂冈!

  7. 这篇是惊喜,不负我们的期待。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美且有深度。叙述很细致,感悟也很到位!好的游记就是这样,读了有思想上的认同和心灵的震撼。

    最近你变得诗意了…, 欢迎加入文艺青年会的大家庭! 🙂

  8. 我也很喜欢看《达芬奇密码》这类的书,对宗教题材的书也超感兴趣,还买过一本《西斯廷密谋》,结果那糟糕的中文翻译让我一句话都读不下去!

    啊啊啊,我要去梵蒂冈!多留些时间,好好地看看那些艺术的杰作啊~

    BTW,你的片片很美~~~

  9. PS, 有滴雨滴进眼里, 你赶快去洗眼啊!!!现在污染大了, 和500年前的雨是不一样的啊, 现在都下的是酸雨啊!!!

  10. 第一句有歧义- 还以为你要讲意大利的中国城, 读完想一想, 才知道是城里的小国;)
    梵蒂冈果然系满天神佛, 说来也怪, 我第一眼就看到那张人皮了, 太邪门了,,,

    我要去意大利!!! 五岳归来不看山, 说得正是, 要把意大利放在最后, 不然先去了浓缩精装版, 以后行走江湖凡是看到教堂, 多要退避三舍, 就再没什么可以打动你的啦, 那人生未免太没意思了…

    • 哈哈 我自己看了你的话,然后翻上去看,我还以为我写成中国城了呢:) 哈哈!我也是把意大利放在最后咯,否则欧洲别的教堂城市都看不下去咯!因为意大利的教堂星罗棋布,各有特色,太美妙了,我这不爱看教堂的人都不得不为好几座教堂啧啧赞叹啊!

    • 用“城中之国”可能更好一些。。。

  11. 也许是艺术的感觉早已在心中留下了痕迹,又或者是美的细胞在身体里隐藏已久。 不知为何, 那拍下来的一幅幅影相, 那迸发出的一个个文字, 都深深的打入了我的脑海, 震捍着我的心灵。 看完了游记, 我良久不语。 不禁的会后悔自已晚生了几百年, 没能在各大师创造这朵朵奇葩的时候贡献出自已的心血。 又不禁在幻想自已能成为其中的一幅壁画, 一个座雕像, 能在千百年来里默默的观赏着这绚丽的艺术, 让美在身心中扩展, 在历史里绽放。

    从西斯廷礼拜堂, 到雅典学院, 再到那一个个不同教堂里的穹顶, 观摩这一切, 只能让人觉得其庄重而不失典雅, 唯美而不缺生动。 可以想像, 在那群广大的建筑群中, 每一缕光线, 每一丝色彩, 会给你的心境,你的想法带来怎样的拨动。 此刻我已不能自抑, 只恨自已不能马上去这片神奇的地方看上一看。去接受那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突然又不由在想: 或许佛祖释迦摩尼正在在这类地方得到了感悟, 或许哲学家们都是在这里实现了自我升华 又或许这才能更真实的找到自我….

    神思渐远~, 感触良多。 此次未能去成此地, 实是遗憾。 只望下一站大自然中的苏格兰会有更多惊喜。 嗯, 一定会有的!! I BELIEVE

    • T.T 帅弟,你的文采比我好多了,我以后委托你来代笔游记吧~~~我无语凝咽啊~

      此外 弱弱说一句,释迦摩尼来了会不会和这边的老大打起来哇?

      期待苏格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惊喜~:)

  12. 很美很美,本来以为很小很小,后来还是觉得可以走很久很久,哈哈。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