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December 2011

Believe in Better 自2011……   14 comments

老习惯,每个年底都要总结一番,首先就是翻看一下前几年都写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就像跟老板review工作一样,先看看年初给自己定下了什么目标,再回头看看这一年完成情况,然后讲这过去的一年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甚至是一个完美的惊叹号!

年初西奈休闲时光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功夫又到了年底,又要出去度假了,三月就订好了一切,就差2天就成行,很是期待,所以提前写这个总结+展望。

自从出了国,每年都会花大篇幅写自己去哪里玩了,有何见闻,然而今年底我想先写写旅行带给我生活的意义和影响。这种思想上的影响是高于旅游本身所具备的轻松、愉悦这些基本因素,甚至在潜移默化中在勾勒我新的世界观、价值观。

这几年我体会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的视野有了很大的开拓,我们可以轻松的获取知识信息,也可以轻松获取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纷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亲临其境的想法,让很多年轻人想背起行囊,走出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也是其中积极的一员,而且属于一不做二不休,说走就走,天马行空,没什么可以阻止我对美景的向往。旅游回来,再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然后期待下一次出行,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循环。这一年也听闻了很多关于旅游的奇人轶事,有些我表示敬佩,有些我表示不解,在我的理解看来,有些人把旅游看做自己生命的全部,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看样子比我这样的旅游爱好者还要狂热,还要激情。茶余饭后我也会思索,如果让我不顾一切的,砸锅卖铁的出去走一年,你行么?我心里有些敲鼓,太多的放不下与牵绊,又问自己,假如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你行么?我居然心里依然有些许的不愿意,原因很简单,对于我个人而言,旅行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是生活的全部,作为社会人,我还有我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还有多种自我分工。旅行有些时候是种排解压力,舒缓心情的好办法,对于我来说也是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过程。将旅行中的感想与触动,观点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自我分工中,融合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之我的版本。

我欣赏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旅行态度。有在网上关注一些博客,有些人去过很多地方,每个地方游记写的都很精美,可是感觉在看一本景点介绍手册,似乎缺了点儿“人情味”;有些人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进行了描述,让我不但欣赏这个地方的奇妙,更多欣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对比自己的生活态度,联想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能和作者一样保持良好心态。付真就是一位我欣赏,关注的女性旅行者,她的博客我看了很多年,现在她在进行间隔年旅行,把自己旅行见闻分享给大家,她对间隔年的理解:“它不同于长途旅行或者环游世界,而是接受并正视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迷茫和追寻,给自己一段弹性的时间,找到能够达到内心安宁的精神力量。”从她身上,我找到了共鸣,这也是我为什么可以长期持续的关注她的原因。

那么旅行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这几年下来,我的心态更加平和,更能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很多事物,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也能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遇到挫折以一个良好心态去面对。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信任我,愿意和我进行深层次交流,从他们身上我又可以学到更多对事情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在行走中见到太多酸甜苦辣,人生百态,生活就是这样的五味瓶,不管对别人也好,对自己也好,总有一番独特的滋味。通过观察体会别人的生活来映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用人家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设定一个框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特的,轨迹是不可以复制的,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做最好的自己就好。因此在我的词典里,羡慕嫉妒恨的玩笑语该是等同于欣赏学习赞:)

工作、生活、旅行确实风调雨顺,在别人眼里甚是美好。然而有时候,我仍感觉心里仍然缺了点什么?究竟是什么,这一年也没认真思考过,反正生活嘛,没有大的波折,还能有点闲钱和时间出去游荡,就是理想的,幸福的了,我认为。

然而前不久,机缘巧合让我和一个久别的朋友再次网上聊上天,通过他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推荐的阅读,似乎一扇新的大门向我打开,我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这里面充满了各种知识,各种体验,让我猛然察觉,我是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阅读与思考了?人都有懒惰的一面,在我各方面都挺顺利的情况下,我有些安于现状,学习与思考似乎离我越来越远,尤其是思维、精神层面上的进步这几年甚少,一个是读的书少,另一个是满足于表象,未曾真正深入的去思考一些更深刻更抽象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具有“我”的思维?我的生命究竟具有偶然性还是必然性?我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听起来有些高深,又有些玄乎,却是,我仅仅是开始思索,还没有得到一个答案,但是其实人类和哲学家早就开始思索这些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了解我最近动向的朋友肯定要说,看关于外星人,地外文明的东西多了吧?快走火入魔了吧?我只能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不能祈求别人对我所有观点的认同,信也好,不信也好,我只求解答我内心的疑惑,有那么三五好友可以进行深层次探讨,这对于我就是很大的满足了。我现在很冷静理智的在思考这些问题,不仅仅和外星文明有关,更多从人类本身和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系出发,去思考什么是和谐发展,什么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作为个体我能做的又是什么。时常听到的几个词是,智慧、意识、思维、精神,抽象概念后面的含义,我以前没研究过,现在刚处于萌芽状态,也说不大清楚,有太多的不明白。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文明是不断往前推进和发展的,而我个人也即将进入一个精神层面推进和发展的时期,我很惊喜这个时期出现的不早不晚,似乎是一个必然,我想更了解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时期来进行思维层次方面的自我提升。

一本书中提到,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这些思想的出现,几乎将人类以后几千年活动的原则确立了下来,如宗教的原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原则,人类的本质、意义、地位等等。以中国为例,产生于那时的儒、道、墨三家,一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已经内化成一种思维的方式。然后之后的时期一直到当今,似乎再也没有这样百家争鸣,思想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为什么?

还有一个采访录中提到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是情感、意识形态等,这是一个breakpoint,由此我联想到也许地外高级生物与我们的区别就在于对自身的认知,对意识形态的提高,近年人类开始为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奋斗,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否已经远远将灵魂抛在了后面?

我的旅行是以人为本的,我所希望探讨的问题也是从人出发的,人的气场是什么?人的潜能又是什么?今天看了一些量子物理的东西,似懂非懂,但似乎又和能量啊什么的有些许联系。下午好友又发来一篇好文,是她一位学物理和金融的朋友写的,摘选其中一些我表示赞同的段子:

智慧和意识是被大脑承载,以电磁波形式交流和控制机体的,大自然由简至繁发展出来的精妙杰作。因此,人心里想什么,无论有多微弱都好,就是给自己的机体和世界发了一个电磁波。机体因此有所行动,世界也因此有所干扰。因此我认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统一,就是在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生活在内的世界级的能量场。

波长和频率统一的能量互相之间可以吸引和促进,因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说法。同时,人互相之间可以影响,因此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环境造人”这些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心态不正的,自然会吸引心态不正的人,心中恐惧感比较强的人的自然会吸引让人害怕的事。反而言之,心态非常好的人自然会吸引心态非常好的伙伴。外人看可能疑问为什么有些人会那么顺风顺水处处有人帮忙,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处处有人帮忙的人自己也有处处在帮别人忙的性格。所以有的人说人所处的环境是自己内心的一个镜子,而心态会改变命运。

说了这么多,我的世界观确确实实在这将尽一年多的时间内有了一个本质性的变化,开始以能量的角度去从本质上尝试理解许多事情。对于这些比较所谓非常规的现象,我开始以一种不直接否认和开放式的心态去聆听。我想,我的推断也许是错误的,我的论调也许是无法用现代科技直接证明的,然而我看问题的角度由非常直观的经典力学发生了一个到量子力学的根本性的飞跃,我认为我的方向是正确的。我想,我们人从生物产生之前就有了大自然,后来产生了生物。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其实都完美无瑕,十分和谐的生老病死。而生物一直发展到人类这种高级物种,才开始有了意识和开始问询“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想明白过,因此大家根据自然界的现象形成了包括科学在内的各种宗教和学说

看着这篇文章我有些启发,但是由于才开始尝试思考,并没有形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明年可以让自己像作者一样经历一个变化,我坚信,这个变化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全人类的精神文明也是往更好更高层次发展的,believe in better, 人们所热议的2012不是世界的末日,应该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最后要感谢爸爸妈妈在2011年里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与妈妈的交谈常使得我豁然开朗,我为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无话不谈姐妹般的好母亲而自豪!

也要感谢我亲爱的liangzi和yuxuan同学,经常和我讨论那些深奥的问题,对我疑惑都耐心的聆听和解答,与你们近期的互动让我觉得内心充实而快乐!

感谢生命的美好,感谢智慧的崇高!

andromeda

 

Posted 2011/12/22 by Tian in 英伦生活点滴, My Life My Joy

Tagged with , , ,